7月3日-9日是全国核应急宣传周。谈到“核”,人们自然而然想到的就是辐射。看不见摸不着的辐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江西卫生健康报、江西卫生健康综合网友历来最关心的辐射安全问题,专访了省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放射卫生监测站副研究员邓磊。 问: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辐射有哪几种,有何区别? 邓磊: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效应的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使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电磁辐射或粒子辐射。而波长大于100nm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水和机体组织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电、手机、基站和高压线等产生的是非电离辐射,而在医学常见的CT、X射线检查及放疗过程产生的是电离辐射。 相比之下,电离辐射更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对人体产生确定性损伤。 问:我家旁边就是高压线塔,有辐射危害吗? 邓磊:研究证实,高强度电磁辐射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造成中枢神经机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失调、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但与高压线保持一定距离(一般10m以上)楼房内的电磁辐射水平,低于国家限值,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问:家电辐射比基站辐射更大? 邓磊:不论是家用电器还是基站,电磁辐射水平都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距离其较近的区域或许电磁辐射水平较高,但随着距离的增大,电磁辐射水平急剧降低。在日常使用中,只要注意距离防护,是不必过分担忧的。另外,不能说家电辐射水平一定比基站更大,电磁辐射水平的大小与电器种类、距离、漏能、基站分布、架设天线角度等等因素相关。 问:基站密度大,反而能有效降低手机本身发出的辐射? 邓磊:基站与手机均设有收、发天线,正常情况下,两者之间的信号相互传输和接收,信号传输的速度取决于基站架设的密度与发射功率。因此,可以说基站密度越大的话,手机不必发射更强的信号去搜索基站所发出的信号,这样有利于降低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 问:CT、X线摄影检查对身体的影响大吗? 邓磊:常规X射线摄影检查的辐射剂量相当低,可以认为是安全的,一般患者在检查后是不用担心有什么副作用的。虽然CT的辐射剂量较高,是X线摄影检查的几十倍甚至更高,但单次辐射剂量人体是可以接受的。而且医生也不会频繁地,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让病人去“照”CT。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如果你是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或者在短期内接受过其它放射检查时,请务必告诉医生,以免因重复CT检查造成过量受照,而使身体受到损伤。 问:行李安检仪辐射大吗? 邓磊: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的行李包安检仪两侧的辐射监测值与自然环境本底值差不多,也就是说机器侧面基本上不存在辐射泄露;行李出入口处测出的数值略高。但是安检机进出口设置了铅帘和四周的铅屏蔽基本上将其封闭在安检仪内部,只要不把铅帘完全撩起,安检仪产生的泄露辐射不会超过国家限值。且安检仪只有在行李通过时才会瞬间通电、产生射线,而接受安检者只是短暂停留,不必担心辐射问题。 问:市场上很多“保健镭石”“保平安”石盘等“能量”物质能买吗? 邓磊:所谓的“能量石具有医疗保健功效”并没有科学依据。根据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称,因“能量石”中有较高含量的钍、铀、镭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放射性粒子会引起组织损伤和癌变。上述物质,长期接触会给人体带来一定伤害,比如恶心、呕吐、疲劳、毛发脱落等,严重可能会导致恶性肿瘤等。专家指出,第一, 某些“能量石”的功效肯定是被夸大了,而且即使有一定效果也无法量化、无法科学试验验证;第二,某些 “能量石”来路不明,采购时无法判断是否放射性超标,所以不建议自行采购。 问: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辐射防护? 邓磊:需做好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方面的防护 。 电离辐射的防护: 防护的基本原则主要有3项。1、屏蔽防护:是指在无法避免接触辐射状况下,用能够阻挡电离辐射的材料来屏蔽射线。如:铅板、硫酸钡等。2、时间防护:是指在无法避免接触辐射状况下,通过缩短接触时间来减少辐射受照剂量。3、距离防护:是指在无法避免接触辐射状况下,尽量远离辐射源,因为,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遇到核辐射威胁的时候最好的防护方法是将自己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避免接触放射性污染物。 在医院接受放射检查时,确认是否必需,有无其他选择,若必需时,应提醒医务人员遮盖非检查部位。 接受核医学检查或治疗者,自觉远离人群。因为接受核医学检查或治疗者已经变成了短期“辐射源”了。 乘坐交通工具接受安检时,手不要伸进铅门帘里取包,最大距离取包。 装修时,尽量不要大量使用大理石等天然石材,而且天然石材应经过专业机构检测其放射性核素含量不超标后,方可使用。 非电离辐射的防护: 合理安排家用电器,用距离进行防护。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的电子设备。 孕妇尽量少使用微波炉和复印机,开了微波炉之后离开一定距离。 家周围有变电站、发射塔的人,及时掌握居住环境电磁辐射数据,学会保护自己,必要时维权。 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孕妇可以考虑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来电。 不要总在电子环境中工作,多参加户外活动,走进大自然,远离电子环境。 |